时间:2023-07-28 16:44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的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橘瓣样。腺样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3 ~ 8岁时增生显著,一般10 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也就是腺样体肥大。它会引起鼻塞、张口呼吸,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腺样体增生会引起咽鼓管咽口的机械性堵塞或(和)炎症进而引起“上游”中耳的病变,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由于腺样体自身增殖和萎缩的时期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腺样体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更容易发生在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引起鼻塞时,家长们容易发现患儿打鼾、张口啊吸等症状,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表达能力欠佳,听力下降等耳科问题常被忽略。分泌性中耳炎初期导致的听力下降往往是轻度且可恢复的,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能改善,可能会发展火粘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损失的程度更重,而且不能恢复。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儿童对声音反应迟钝,甚至导致言语障碍等。
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规范处理是患儿家长们深切关心的问题。根据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指南“9针对分泌性中耳炎,需要给予患儿3个月的观察期,如果患儿在保守治疗的状态下能够自愈,可以不行鼓膜置管术;3个月的观察期之后仍旧存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可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同时根据腺样体的大小以及是否导致睡眠呼吸障碍,而决定是否需要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
摘自《疾病预防与控制》—龚树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