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6 15:34
来源:代丝雨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布了中药复方通心络的首个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通心络辅助治疗急性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涉及124个中心的3777名STEMI患者,与安慰剂相比,通心络辅助治疗显著降低了30天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风险降低36%;1年结局类似,且观察到23%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p=0.06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曾在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会议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公布数据。
但同时,考虑到通心络中的实际有效成分未明,以及中外研究结果的差异,JAMA同期配发评论文章中也提出了几点疑问,我们将在后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中国通心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研究(CTS-AMI)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于中国的124家医院进行,STEMI患者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入组,以1:1分配至通心络组或安慰剂组。
在指南治疗的基础上(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冠状动脉再灌注),通心络组治疗剂量为2.08g(8粒)、每日3次,随后的维持剂量为1.04g每日三次,持续治疗12个月。
研究主要终点为30天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复合结局,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卒中。
2019年5月23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共纳入3777名患者数据可供分析,患者中位年龄61岁,男性76.9%,患者中Killip分级1级占90.6%。几乎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足三分之二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治疗,提示患者药物治疗可能不足。
患者中接受不同治疗的比例
在主要分析人群中,通心络组有64名患者出现了MACCE(3.4%),安慰剂组有99例(5.2%),相对风险降低36%。其中30天心源性死亡3% vs 4.2%,风险降低30%;心肌再梗死0% vs 0.5%,风险降低65%。两组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均未发生。
此外,通心络组30天严重STEMI并发症比例也显著更低(11.8% vs 14.8%)。
在随访1年后,通心络组的MACCE仍旧保持较低水平。
里程碑分析
随访1年的生存曲线分析
相较安慰剂组,通心络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2.1% vs 1.1%),主要为胃部不适、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JAMA配发的评论文章提到,从论文数据来看,中国的STEMI患者与临床护理与西方存在较大的差异。
CTS-AMI入组人群90%以上Killip分级为1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2%,为低危人群;患者中位入院时间为9天,原因未明;仅有57%患者使用了β受体阻滞剂,49.6%患者使用了ACEI/ARB,而在美国这二者的比例分别为98%和85%。
因此,评论文章认为,这些数据说明CTS-AMI患者接受的治疗是不完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通心络的治疗益处可能是被夸大的。
此外,CTS-AMI中的复发性缺血性事件与其他大规模研究相比少得多,似乎表明CTS-AMI的入组人群可能与先前研究的典型STEMI患者有所差异,试验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还有待验证。
最后,虽然通心络已经进行了一些机制研究,但至今尚未明确具体的活性成分。天然药物中可能存在未明物质、重金属和潜在的毒性物质,如果能够鉴定和提取到具体的有效成分,就像青蒿素那样,一定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获益。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 ||||
取消 | 点击对话 | |||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