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耳鸣”---与耳鸣握手言和

时间:2024-05-16 10:58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

    提起耳鸣,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几乎每个人一生当中都至少经历过一次耳鸣。有的像尖锐刺耳的电流声;有的像沉重的机器轰鸣声;有的像高调的蝉鸣音……至于这些声音在哪里响,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感觉是在耳朵里,有时候又像是在脑子里,而且越是安静,感觉到的耳鸣声越大。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耳鸣会在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消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耳鸣会持续存在,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01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据报道,全世界受到耳鸣困扰的患者占10%~15%,也就是说全球每10个人当中就有1-1.5个人正在经历着耳鸣。耳鸣的定义是“在外界无相应声源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自身耳内或颅内闻及声音的主观感受”。

    因此你所听到的耳鸣声,并不存在于你生活工作的环境当中,它也许是来源于颅内血液流动或血管搏动的声音,也许是听觉神经的异常放电。但可以明确的是,耳鸣声是确实存在且可以被你自己感知到的,这一点与幻听是截然不同的。

6645755661dc4.png

02

为什么会出现耳鸣?


 

影响耳鸣的因素很多:

 耳朵局部的问题包括外耳道炎症、耵聍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炎、中耳肿瘤、鼻腔炎症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和听神经瘤。

♬ 生理因素包括睡眠、饮食、肥胖、更年期、焦虑、抑郁和情绪及认知功能等。

♬ 全身代谢性疾病:耳鸣和甲亢、糖尿病、高血压等。

♬ 最后,耳鸣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不合理的用耳,如长时间戴耳机,或身处强声环境中(如酒吧,KTV,演唱会等)。

6645758955d56.jpg

03

该如何看待耳鸣?



    从诱发耳鸣的因素我们知道,耳鸣往往是某种耳科或者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耳鸣的出现是我们发现自己罹患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的警示灯。尤其是对于近期突然出现,容易反复发作或长时间不能缓解的耳鸣,一定要格外注意,应及时就医对于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耳鸣,有的患者会过分的纠结,心理负担过大,进而影响睡眠、引发精神紧张焦虑,进一步加重耳鸣感受,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此类情况,我们要学会与耳鸣握手言和,保持身心放松,不要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睡眠情况。

664575b906e6e.png

04

耳鸣该如何预防?


 

 预防耳鸣应该做到:

  ♬ 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

  ♬ 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状态;

  ♬ 减少情绪波动;

  ♬ 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

  ♬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

  ♬ 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代谢性疾病。

664575ebedc42.jpg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