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0 15:17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一般中老年发病多见,主要影响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控制骨骼肌的自愿运动,包括走路、说话、吞咽和呼吸。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运动神经元逐渐丧失功能并最终在发病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去世[1][2]。ALS全球发病率约为1.59/10万人·年,中国标化发病率为1.62/10万人·年。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预估到2040年全球约有38万人罹患该病[2]。
ALS的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的生物学确诊指标。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和规范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诊断过程中,确定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范围是诊断的关键步骤[2]。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肌无力(近端无力或远端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
ALS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目前ALS病因未明,可能为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遗传方式,ALS可分为家族性ALS和散发性ALS,其中散发性ALS患者占90%,家族性ALS患者占10%,家族性ALS患者通常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60-70%的家族性ALS患者的致病因素已得到阐明。目前有超过30个基因被认定与AL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欧洲人群中C9orf72, SOD1,TARDBP和FUS诱导的家族性ALS占据总患病人数的70%[3],亚洲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SOD1,其次依次为FUS、C9orf72、TARDBP[4]。
ALS相关致病基因作用机制如下:
ALS是一种临床诊断。这意味着没有单一的测试可以可靠地诊断出这种疾病。因此,详细的病史、细致的查体和规范的肌电图检查对于早期ALS患者诊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根据患者所出现症状、体征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脑干、颈、胸和腰骶 4 个区域;根据临床和肌电图检查所证实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区域多少,可分为不同的ALS 诊断级别[2]。
目前ALS的治疗药物有限,并无法逆转其发病和病情进展。
ALS 治疗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减缓疾病进展的疗法(疾病修饰疗法)和有助于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法(支持疗法)。目前,全球已有4种药物获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渐冻症治疗,包括利鲁唑、依达拉奉、Relyvrio和Tofersen。基因检测可加速ALS诊断进程,帮助患者尽早开始接受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 ALS 的临床药物和临床试验如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