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5 16:50
来源:安琪尔基因医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彼此相持相依,却不再认识对方。这是许多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的真实写照,此病不仅夺命,而且患者将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毫无尊严的苟延残喘,他们开始忘记、焦虑、无法自理,让家人饱受折磨。
AD致残率高,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AD目前仍然缺乏能够改变疾病进程的药物,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因此,明确A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开展早期干预和预防,是降低或延缓AD发病的可行方法之一。
AD的疾病发病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管类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遗传危险因素等,考虑其在AD早期干预中的意义,可分为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
年龄是AD最大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大,AD发病风险呈指数增长。大多数散发性AD患者都是在65岁以后起病。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A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荟萃研究的结果显示,在60岁以后,AD的发病率每10年会增高一倍。尽管年龄是AD最大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是AD并不是老化的必然结果,而老化本身也并不足以导致AD的发病。
(二)性别
性别也是影响A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风险较男性更高。根据2015—2018年我国全国性调查的结果,女性患AD及相关痴呆的风险是男性的1.43倍。另外一项纳入了2004—2022年共49篇文献的荟萃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的中国人群中,男性发生MCI的风险约为女性的0.78倍。
(三)遗传因素
除了年龄,AD最为明确的危险因素是遗传因素,这包括AD的致病基因和风险基因。
目前已知的AD致病基因有三个,分别是位于21号染色体的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amylaidprecursorprotein,APP),位于14号染色体的早老素-1基因(presenilin1,PSEN1)和位于1号染色体的早老素2基因(presenilin2,PSEN2)。携带有APP或者PSEN1基因突变的人群100%会发展为AD,而携带有PSEN2基因突变的人群,其发展为AD的概率为95%,携带有AD致病基因突变的AD患者约占AD总患者数的5%左右,这部分患者通常在65岁之前就会起病。
在AD的风险基因中,研究最为深入和获得最广泛认可的是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E,APOE)。人ApoE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长中的第1区3号带中的第2号亚带(19q13.2)上,有ε2、ε3和ε4三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其在人群中的携带率分别为10%~20%、60%和20%~30%。研究表明APOEε4等位基因参与调节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生成,并且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对Aβ的清除,从而影响Aβ的形成和沉积。同时APOEε4基因不能有效地维持tau蛋白与微管蛋白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不能抑制tau蛋白的自身聚集,从而导致双螺旋纤维的形成。不同APOE等位基因对AD发病风险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AD的患病风险增加,平均发病年龄降低。研究显示携带一个APOEε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罹患AD的风险约是正常人的3.2倍而携带有两个APOEε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罹患AD的风险是正常人的8~12倍。同时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者与未携带者相比,其从MCl向AD的转化速度也明显加快。
(四)家族史
并非所有的AD患者都有家族史,然而如果一个个体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罹患AD,其最终发展为AD的风险会增加10%~30%。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家庭中有2名或2名以上的同胞(即兄弟姐妹)罹患AD,其家庭成员发展为 AD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AD的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来自瑞典双胞胎研究的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 AD 发病的贡献并不低于遗传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写作组.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七):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J].中华医学杂志,2018,(19):1461-1466.
[2] Jia L, Du Y, Chu L,et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Dec;5(12):e661-e671.
[3]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等.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蓝皮书(精简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4.
[4] 徐勇,王军,王虹峥,等.2023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数据与防控策略[J].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2023